※請勿刪減原文標題
原文連結:https://reurl.cc/2Q47Ga
※網址超過一行過長請用縮網址工具
發布時間:2025-07-03 8:01 AM
※請以原文網頁/報紙之發布時間為準
記者署名:宋唐、易如
※原文無記載者得留空
原文內容:
2018年中共罕見報導了35項技術被「卡脖子」,如今七年已經過去了,北京當局除了零星
幾個與電動車相關的領域取得突破外,絕大部分應用最廣泛、最關鍵的核心技術仍與歐、
美、日存在巨大差距,有一些甚至差距越來越大。
一、35項技術被「卡脖子」
中共宣傳部門一貫報喜不報憂,儘管中共黨魁多次表達對「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擔
憂,但在中共政策文件及官媒中沒有說明哪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何人」。
從2018年4月開始,由中共科技部屬下的《科技日報》罕見刊發「關鍵技術瓶頸」系列文
章,該系列35篇文章涵蓋了中國工業領域35項技術被「卡脖子」,並具體指出了何種短板
及被哪些國家「卡脖子」。
這35項被其它國家「卡脖子」的技術大致可以分為四類:
一是核心元器件類:芯片、航空發動機短艙、觸覺傳感器、手機射頻器件、激光雷達、高
端電容電阻、銑刀、高壓柱塞泵、掘進機主軸承、水下連接器、高端焊接電源、醫學影像
設備元器件等。
二是關鍵基礎材料類:ITO靶材、航空鋼材、高端軸承鋼、光刻膠、微球、燃料電池關鍵
材料、鋰電池隔膜、超精密拋光工藝、環氧樹脂、高強度不鏽鋼等。
三是先進基礎工藝類:光刻機、真空蒸鍍機、核心工業軟件、航空設計軟件等。
四是產業技術基礎類:操作系統、iCLIP技術、重型燃氣輪機、適航標準、核心算法、高
壓共軌系統、透射式電鏡、數據庫管理系統、掃描電鏡等。
2022年美國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CSET)報告指出,這些被其它國家「卡脖子」的技術至
少具有三個特點:1.該技術僅由少數美國、歐洲或日本公司獨家擁有;2.中國供應商在開
發該技術的高端版本方面取得進展的寥寥無幾;3.其它一些獨特因素使得進口替代異常困
難。
如今七年已經過去了,北京當局除了零星幾個與電動車相關的領域(激光雷達、高端射頻
組件、鋰電池隔膜等)取得突破外,絕大部分仍與歐美日存在巨大差距,有一些甚至差距
越來越大。
而中國企業往往更注重品牌和利潤,對國內供應商的此類產品心存疑慮,更樂意從可信的
外國供應商處採購關鍵高端組件,而非嚴格遵循北京的產業政策。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與資源所所長蘇紫雲對大紀元表示,中共體制內報喜不報憂,難
得承認有35項技術被「卡脖子」,35項之外沒報出來恐怕更多。中共科技進步主要在宏觀
機械層級及抽象軟體層級。目前對中共來講,最基礎、最難實現的應該說是發動機短艙、
軸承還有光刻機等等,這些即使砸錢、花時間也很難克服。
他解釋說,因為純粹機械部分可以通過逆向工程還原出來,但逆向工程不能複製材料,材
料涉及到跨領域的整合。
「所以相當於畫虎畫皮難畫骨」,他說,不管是發動機軸承或光刻機,很多都是卡在材料
上,你無法知道材料比例如何、加工工藝如何,當然是做不出來的了。
二、應用最廣泛、最關鍵領域仍有巨大差距
對中共而言,尤其應用最為廣泛、最關鍵、最緊迫的一些技術,如芯片、發動機、特種鋼
、高端機床等等,主要由美國及其盟友所主導,成為最關鍵的「卡脖子」點。
這些「卡脖子」點往往卡在材料與工藝上。而材料科學是基礎學科,「彎道超車」戰術走
不通。
光刻機、發動機
以光刻機為例,全球僅有荷蘭ASML公司「壟斷」高性能光刻機,即使ASML免費提供光刻機
的設計圖紙,中國製造商也無法複製這些設備,因其涉及大量隱性知識。
ASML的鏡片是蔡司技術打底。鏡片材質做到均勻,需幾十年到上百年技術積澱。
「同樣一個鏡片,不同工人去磨,光潔度相差十倍。」SMEE總經理賀榮明對《科技日報》
說,他在德國看到,拋光鏡片的工人,祖孫三代在同一家公司的同一個職位。
目前,中芯國際最先進的製程讓停留在7納米上,而台積電、三星、英特爾都將在未來12
到24個月內向客戶提供2納米製程,這將使中國與世界其它地區的製程技術差距至少擴大
三代。
航空發動機短艙也同樣卡在材料與工藝上。
蘇紫雲表示,航空發動機短艙是指後面高溫葉片部分,燃料在發動機裡面爆發之後往後衝
出去,帶動小渦輪連接前面的大渦輪,短艙的高速高溫中共目前還很難突破。
GE航空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複合風扇葉片和密封系統組合的公司,僅其複合風扇葉片的設計
、材料、測試、認證,就花了10到15年的時間,那是一個龐大的團隊在做的事情,是建立
在幾代人的知識庫。這一切需要很大的奉獻精神、很大的決心。
中國「重型燃氣輪機」總設計師顧春偉表示,重燃三大部件(壓氣機、燃燒室、燃氣透平
)需要「大量基礎研究支撐」和「長期試驗驗證及經驗積累」,沒有長期積累,「即使有
錢你也不知從哪兒下手」。
他說,以葉片為例,即使分毫不差做足各種極致功課,葉片材料仍是有壽命期限的。怎麼
證明5萬小時安全運行沒問題?極限工況下、5萬小時連續不斷的材料試驗必不可少。它意
味著巨量的投資、巨量的耗時和巨量的數據採集,而且每一步都必須親歷親為,否則就「
不知其所以然」。
另一個中共花錢也做不出來的是碳纖維複合材料葉柵,它用於發動機外殼,幫助飛機安全
著陸。日本日機裝集團占據了90%的市場份額。
日機裝航空航天部門負責人岩岡武史(Takeshi Iwaoka)對來自中國的威脅不以為然,他
對《金融時報》表示,競爭對手40年來一直在努力追趕,但一直沒有成功。
「該工藝涉及層壓成型,形成複雜的形狀,這是一種相當複雜的製造方法。」他說,「我
們在塑造和成型這類產品方面擁有大量專有技術,其它公司根本無法輕易複製。」
他指出,日本政府正在加大力度保護其與航空航天和其它戰略領域相關的核心技術,防止
其遭受工業間諜活動的侵害。
高端鋼材
目前,中國鋼鐵產能和消費都是世界第一,但一邊是產能過剩,一邊又不得不進口國外的
高端鋼材,包括航空級鋼、筆尖鋼、剃鬚刀片鋼、軸承鋼、面板鋼等。
高端鋼材也涉及到材料與工藝,不是靠人海戰術就可以實現的。
比如煉鋼過程中加入稀土,就能使原本優質的鋼變得更加「堅強」。但怎麼加,這是世界
軸承巨頭們的核心祕密。
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李靜媛表示,如果遇到高端產品,國外不公開材料
成分、工藝,我們難免會被「卡住脖子」。
中國圓珠筆行業擁有超過3000家企業、超過20萬從業人口、年產超過400億支的巨大規模
,但只有七個零件的圓珠筆芯,每年仍要從日本進口1.7億支,核心部件圓珠筆滾珠(球
珠)直到2021年80%仍需要進口。
根據中共海關的數據,2023年中國進口圓珠筆芯金額超過2800萬美元,是2017年進口額的
2.5倍。
中共官媒新華社2022年報導,目前,中國高端刀具用的不鏽鋼含碳量已達到0.5%,而高端
剃鬚刀則要求達到0.6%以上。含碳量每上升一個等級,難度就會幾何倍數增長。
2019年中國不鏽鋼產量達三千多萬噸,但製作高端剃鬚刀的不鏽鋼原材料卻一直依靠進口
,每年需從國外進口二千多噸超高碳馬氏體不鏽鋼。
航空級鋼(用於起落架)大型飛機中國在超強航空鋼領域,尤其是各種先進軋制、冷卻和
熱處理技術方面,中國與美國和日本存在「顯著差距」。中國大型軍用和民用飛機起落架
用高溫合金的年市場缺口近萬噸。
中國鋼鐵研究總院特殊鋼研究所蘇傑稱,現在中國航天材料大多用的是國外上世紀六七十
年代用的材料,中國目前仍處於「仿製」世界領先水平的階段。
軸承
軸承被譽為機械裝備的「關節」,不過中國僅占全球高端軸承市場的5%。中國高鐵用軸承
依賴從日本或德國進口。
中國目前只能生產出時速140公里以下的普通軸承,而對於時速250公里以上的高速列車軸
承,還只能依賴進口。不僅高鐵,中國風電設備軸承同樣依賴進口。中國風電主軸軸承國
產化率僅33.0%,而且基本上都是3.0兆瓦及以下風電設備。
業內專家指出,進口軸承可靠性在98%以上,實際壽命為計算壽命的8倍到30倍,而國產軸
承可靠性僅為96%,實際壽命為計算壽命的3到5倍,這就意味著「能用」和「好用」完全
是兩個概念,所以中共大飛機C919、運20運輸機和高鐵都採用進口軸承。
曾在中國一家頭部軸承企業工作多年的陸乾坤對大紀元表示,中國的軸承還是低端市場為
主,真正的高端軸承還是有非常大的差距,與歐美日差距至少20-30年。所謂突破是在民
用行業使用的軸承鋼,但在軍用、航天、高鐵上,依然是無法替代進口。
陸乾坤指出差距有四:一是熱處理工藝,日本在精細化熱處理方面最優,德國在高速鍛打
方面最優;二是理論分析差距太大,包括理論前端設計數據及後端應用數據;三是在磨加
工防錯措施方面有很大差距,結果就是日本軸承可靠性可以達到98%以上,但國產軸承最
好的也就在96%左右;四是中國的軸承企業是大而全,歐美日的軸承企業是小而精。
「以上講的四個方面,中國始終無法突破,即使有一些成就,也是微小的進步,或者在某
個細分行業是可以替代進口的。」他說。
陸媒報導說國產掘進機主軸承已經突破,陸乾坤表示,掘進機主軸承沒有完全替代進口,
在使用壽命上差距明顯。
陸媒還報導,國產高強度不鏽鋼已經突破,陸乾坤表示,差距遙遠,不鏽鋼材料7Cr13無
法突破。中國只能生成3Cr13不鏽鋼,還能生成成品率不高的9 Cr18。
高端機床
中共在2015年「十一五」經濟計劃時就承諾,到2025年「大幅減少」對高端機床技術的外
國依賴,但迄今為止,這一目標並未實現。
目前,用於製造從噴氣發動機零件到微型電路板元件等各種產品的高端機床,仍由歐洲、
日本和美國企業在華製造並供應給中國。中國高端數控機床的國產化率目前不到10%,90%
以上靠進口。
中國尤其缺乏用於製造和操作高精度計算機數控(CNC)機床的硬件和軟件,長期以來這
類技術一直由德國公司西門子(Siemens)和日本的發那科(Fanuc)主導。
中國企業也更喜歡使用西門子和發那科的產品,而不是國產的數控控制器。
三、為何被卡脖子?
中國人聰明勤奮,在海外不乏頂尖的華人材料科學家。在湯森路透集團發布了2000—2010
年全球頂尖的100位材料學家名人堂榜單中,有15位華人科學家入選,其中榜單前6位均為
華人。
不過15位華人科學家中,僅有2名來自中國大陸,12位來自美國。中國大陸為什麼就培養
不出那麼多頂級的材料科學家呢?
台灣勵志協會(TIA)執行長賴榮偉對大紀元表示,中共從頭到尾都是政治領導一切,黨
政領導幹部每個都是面向上面,都是為了績效而利用下面往上爬。它尊重的是權力,而不
是專業知識與創造力,再多的人和技術設備都沒有用。
「私營企業文化與創造力,有時候就被認為是對中共政權的挑釁」,他說,這個體制不改
變,沒有人想要為這個國家盡心盡力,因為它不是以人民為主。
在這種體制下,藍領技工被視為「沒有天賦」的人,社會地位、收入與德國或日本相比,
不可同日而語,一線生產中所需要的工藝、技術突破,往往連技校招生都招不到,「大國
工匠」成笑談。而不少科研人員在當局的考核壓力下熱衷於寫論文,成為論文生產機器。
陸媒也提到,材料行業目前在中國仍是低端製造業的代名詞,工作環境差,利潤低。中國
生產全世界最多的稀土,但很少有人願意花大力氣研究稀土材料在傳統工業中的應用。
被中共吹噓的所謂「大國重器」的國產大飛機C919、殲20、航母等,要麼是拼湊出來的,
要麼是高價買來的,真正的國產貨與國外相比,相差不可以道里計。
不過,一旦中共全球擴張、挑戰世界秩序野心被發覺,美國開始斷供「卡脖子」技術,中
國企業乃至中國經濟的發展都會受到影響。
這一幕在2018年發生過,中興、華為被禁售芯片,企業馬上出現危機。今年4月份,中共
對美稀土禁運,川普政府則以斷供飛機發動機作為回應。
5月29日,川普在接受福克斯採訪時提到,沒有我們,中國飛機就飛不起來。
蘇紫雲表示,儘管中共軍用發動機有渦扇10可以用,但人家的發動機可以使用一萬個小時
,中共發動機可能兩千個小時就報廢了。商用客機的發動機更嚴苛,中共說不跪,可是它
的C919就飛不起來了。
陸乾坤表示,如果斷供卡脖子行業,中國很多行業立馬歇菜。從軸承行業來說,飛機、高
鐵、鋼廠、冶金,大部分軍用行業基本癱瘓,雖然這幾年在推進國產化工作,那也只是能
用與好用之間的區別,那也是使用壽命之間的區別,這就是可靠性之間的區別。
在做不到的情況下,迫使中共採取一貫的手段:間諜活動。
從2017年開始,美國司法部曝光了一個針對美國航空技術的複雜計劃,網絡安全公司
Crowdstrike在2019年的一份報告,揭示了北京間諜活動的一個主要重點:C919的組件。
美國司法部2018年發布了一系列中共竊取飛機關鍵技術的起訴書,CFM公司開發的LEAP-1A
發動機複合材料製造的風扇葉片系統,成為中共間諜覬覦的對象。
四、凍結中共技術
根據哈佛大學最新發布的報告,美國在關鍵技術領域繼續領先中國,包括人工智能、生物
技術、半導體、空間和量子。
報告發現,儘管中國在所有關鍵技術領域都遠遠落後於美國,但它仍然保持競爭力並正在
穩步縮小差距。
蘇紫雲表示,美國的策略是把中共技術凍結在現狀,不管是高速高溫運轉的渦輪葉片、渦
輪軸承,都可以凍結在2010年代末期的水準,最關鍵的是先進晶片部分要凍結。
「然後西方的民主國家不斷前進,這樣就可以拉開雙方差距。這種技術的差距拉開,平時
經濟上可以維持競爭力優勢,軍事上當然可以產生另類的嚇阻效果,畢竟軍隊的科技還是
來自於民間技術的支持。」
「如果這些都被封鎖的話,當然中共的經濟跟軍力就會停滯,會產生這樣的效應。」
心得/評論:
彎道超車 超到翻車
文中提到的很多東西真的是需要長時間累積
不是單純砸錢就有用,有時砸錢反而被利用騙補(像是武漢弘芯)
更何況其他國家與公司也有在進步
例如台積電,ASML,蔡司等等的護城河還是很巨大的
※必需填寫滿30正體中文字,無意義者板規處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8.114.3.18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751730960.A.5A7.html
原文標題:砸錢也沒用 中共這些技術被「卡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