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Lions
引用一下鍵盤球探的節目內容,並稍微做一點個人的改動: Contact很重要 這件事 絕對不會是錯的 但只求Contact 是不是一種矯枉過正?有可能。 打擊的時候,你需要考慮的面向很多。 包含打擊的策略、擊球初速、確實擊球等等。 如果一個打擊教練的執教策略就一句話「我特別注重Contact」 那很有可能是有問題的。因為棒球沒有那麼簡單,100%的Contact就是最好的? 如果你有必要,可能需要犧牲一部分的Contact來追求擊球初速。 打擊是一個可以失敗2次的運動。 前面的失敗機會就是要讓你冒風險的, 如果2好球了,你選擇求Contact避免被三振,可理解。 但你如果從0好球開始就在求Contact,放棄較長的揮棒距離跟較高的初速, 那是不是很浪費?因為規則上就能讓你去冒風險了。 MLB數據有明確抓到,揮臂距離較短打擊率一定比較高,擊球初速也比較慢。 揮臂距離長,擊球初速也比較快,代價是打擊率會降低。 但Woba進階數據顯示,長揮臂的進攻肯定是比較高的,勝過短揮臂不少。 如果你今天看某些球員例如四爺小黑,他們本身就是擊球初速較低的選手。 同時帶有很好的Contact能力,因材施教,希望他們繼續維持Contact,沒有意見。 但如果今天你隊伍明明就有長打能力的選手, 例如蘇智傑、潘傑楷這樣的選手,甚至有可能是陳重羽。 把擊球策略擺在更願意在淺球數的時候進行長揮臂的擊球, 追求擊球初速,承擔更多可能被三振的風險, 也許會是一個對結果更有幫助的選擇。 畢竟亞洲職棒就是喜歡做風險較低的選擇。 不要被三振所以求Contact 不要被雙殺所以下戰術。 但數據已經證明了, 你求Contact的Woba會比較低 你下戰術的得分期望值就是比較低 但亞洲棒球還是一直原地踏步,怕被罵,怕最極端的糟糕結果。 所以一直去選擇倒數第二倒數第三的選擇。 說回本隊, Contact很傑出的球員,繼續保持這樣的擊球策略當然沒有意見。 因為數據套用在所有人身上都會有不同的結論。 但本隊真的一軍先發人員每個人都適合永遠求Contact嗎? 至少我自己不這麼認為 我認為就連靖凱都該選擇追求長揮臂的擊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71.51.24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Lions/M.1726935142.A.116.html